top of page

We encourage everyone to experience various activities actively as "Professional Be-gainner" and enhance self-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achieve self-actualization.
主題文章
我們將不定期分享不同的主題,如果大家在自我認識方面有想了解多一 點的部份,歡迎與我們聯絡。
搜尋


Thomas Yim
2024年12月23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跳出安舒區?擴展安舒區?
今日睇到一篇評論,有人認為跳出安舒區「害人不淺」,今次,我們將探究當中的理論與應用。 該評論認為,每日的挑戰是一件很吃力、是迫自己入「深淵」的行為。探討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安舒區理論(Comfort zone): 簡單而言,安舒區有3個區域:安舒區、延伸區、恐懼區,安舒區就是...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3年8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科学测评 VS 娱乐测评《轉自TTI-SI China》
在互联网时代下,你可以轻易的在微信或网页中找到很多心理测评,但这些测评和我们在职场中用于选拔、发展人才的测评有何区别呢? 有很多心理测评可以称之为“娱乐版测评”,或者叫一组问题的主观归类;而有严谨科研背景并经过验证的心理测评才能称之为“科学测评”。 科学性心理测评...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3年7月2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MBTI VS DISC:如何选择适合的测评工具《轉自TTI - SI China》
在今天的高速发展的商业世界,优秀的人才管理工具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MBTI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和DISC是两个广为人知且广泛应用的工具。MBTI,凭借其深入的个性洞察,被广泛用于个人认知和人际关系处理,而DISC,以其出色的行为风...
18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3年7月2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nside Cards 與小組工作
社會工作主要分為三類介入: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一般而言,個案工作主要針對案主的需要進行介入,會較為深入;小組工作會就一班人(一般8-12人)的共同目標進行介入,簡單如完成工作的工作小組、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的發展性小組;針對某類別心理需要的治療小組等;社區工作主要...
12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10月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甚麼是Draw All You Can?
#DrawAllYouCan ( #DAYC)是由美籍藝術家 Hiep Can Nuyen 所創立的 #共創藝術,是圓形畫(Circle Painting)融合 #STEM 教育的共創藝術,適合包括自認 #沒有藝術細胞 的所有人。DAYC 會透過圖卡幫助你創作並克服對繪畫的...
63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8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秋意
你有否發現日出時間遲左、日落時間早左、陰暗處的溫度低左。大自然在不知不覺中正慢慢轉變,如同人際關係與你的年齡一樣。要珍惜的除了眼前人,還有眼前的自己,因為你只會經歷一次今日,而今日會影響明日;然而明日之後便會忘記今日。 Draw All You Can X !nside...
6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7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轉唔轉工好?
要決定 #轉工 有很多 #考慮因素,首先是轉工原因是因為 #人工太低? #人事關係?工作未能讓你 #發揮?任務 #滿足不到 你的需要?老細的 #腦袋太細?希望 #見識一下世界?還是 #其他原因? 當了解自己想轉工的原因後,再想一想現時的感受: #無甚麼特別感受? #難過?...
99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7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夢想.人生目標.現實
有人話「 #人冇夢想就同條咸魚無分別」,亦有人話「 #與其追尋夢想, #不如努力生存」。究竟 #夢想與現實之間要如何選擇? #小朋友才會選擇, #WhyNotBoth? #夢想是每個人發夢都想做到的事, #並無對錯, #無分貴賤。可以是改變世界,亦可以是過...
135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7月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甚麼是生涯規劃?
從結論說, #生涯規劃 就是規劃專屬自己的 #人生方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前途 #負責,面對這個重責不少人會選擇 #見步行步 或參考 #別人走過的道路,但所行的路與內在性格差異頗大,很多時 #對生活的不滿由此開始。究竟由那一項依據證明 #你的規劃就是最好的方向 呢?...
21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6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你願意面對自己嗎?
近日我們進行了一個兒童戲劇小組,以即興劇形式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想法及對展望未來,當中有數位參加者在探討期便決定辭演。經了解後發現他們都有共同想法:害怕面對內心,他們寧願背厚厚的劇本,都不願意打開心窗,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即興劇正正要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以行動展示出來,因此他們...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6月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談內心、性格、行為風格很離地?
有人話我地做認識自己的培訓工作 #很離地,不如教授一些例如 #excel 等 #實用技巧 更加 #實際。的確,我們大部分的培訓在 #工作層面 並唔係 #最直接的技巧,因為我們的視點放於你 #整個人的成長! 想一想,若果你的公司倒閉,你會跟據甚麼因素決定 #休息、 #退休...
20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6月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適合自己的工作
適合自己的工作 生活中唔難聽到「 #這份工作不適合我」的言論,但 #轉了幾份工,來來回回都找不到那一份較為合適,究竟要如何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呢? 甚麼是適合自己的工作? 簡單來說,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是能 #發揮你的所長,偶爾會有一些 #挑戰極限、讓你 #成長...
45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5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處理投訴VS面對投訴?
在追求 #高效成果 的服務城市:香港,為「 #提高服務質素」而設立 #投訴機制。但有些人美其名「 #幫你做好個服務」,實質是認為與他的期望不符而 #作出投訴。在員工培訓中有很多 #處理投訴 的 #指引、 #機制、 #技巧,但前線工作人員都是人,如何讓不同性格的人用...
49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我們在做一些無意義的事?
有朋友問我:Thomas點解你堅持每日寫「每日一句」?而家公司生意差,而且又不是太多人願意付錢認識自己,你做多點宣傳搵多些客源更好吧! 其實我的文筆不是太好,而當初開始寫每日一句是因為我見到每個人每日都可能面對不同希望別人明白自己的情況,我只有一個人,絕不可能每個人都回應。...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3月25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我們的課程是「罐頭」課程?
明白大家的擔心,我都好怕參加一些很罐頭(即是照抄理論,每個課程都大同小異的意思)的課程,老實說,很悶呢!為了讓每位參加我們課程的參加者都有最好的體驗,我們每一個課程都精心設計,除必需說明的部分外,其他體驗活動每次都不同! 如何做到每個活動都不同呢?...
32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你的同事同你講 #想辭職 應該 #點答?
只要你與 #同事關係 不錯,間中都聽到同事在言談間表示想辭職離開這個「 #鬼地方」。作為 #親密戰友 的你應該如何回應呢? 一般而言,同事想離職的主要原因大至是1)未得到管理層 #嘗識、2) #生活與工作 #不平衡、3)工作很難讓自己 #發揮、4)...
10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3月1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你期望工作上得到甚麼?
好似好 #膚淺 的問題:你期望在工作上可以得到甚麼呢?無可置疑首先會想到 #薪金,以薪金換取你的 #勞力 / #腦力,還有其他嗎? 要在工作中 #活出自我,你自然會對工作中的自己有一定 #期望:會是滿足你的 #人生格言? #投資自己 的將來?滿足你學習新知識的...
28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3月1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工作上為何要督導?
每位員工定期必然會進行 #督導,那為何要進行這樣「 #無謂」又「 #無聊」的工作,增加工作量呢? 如果從 #企業角度,會先聘請一班認同 #公司理念 的 #管理層,管理層會有成效 #期望,聘請 #前線員工,再訂定 #工作目標。前線員工會與同事合作,...
24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3月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我們的課程性價比
要了解我們的課程是否 #性價比 高(高 #CP值)?那先要了解我們的課程是 #如何設計。首先所有教授課程的培訓師師都有足夠的相關 #資歷,代表已完成使用相關評測的訓練,不少訓練當中亦包括 #實習 部份;相信這是世界上所有培訓師的 #必經階段。 其次是 #消化 階段。...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Thomas Yim
2021年3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有無想過自己都可以成為一個專業助人者?
有一顆助人心的你當朋友遇到困擾時,會怎樣幫助他面對呢?陪伴著他?給予意見?聆聽他的需要?其實有更有效、簡單而專業的方法。 教練學是一套國際認可的助人語言,透過獨特的問題技巧讓受助者自行發現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足夠能力及資源以處理日常中所面對的問題,只是大家的...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