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下,你可以轻易的在微信或网页中找到很多心理测评,但这些测评和我们在职场中用于选拔、发展人才的测评有何区别呢? 有很多心理测评可以称之为“娱乐版测评”,或者叫一组问题的主观归类;而有严谨科研背景并经过验证的心理测评才能称之为“科学测评”。
科学性心理测评
遵循科学原理
包含如何生成、检验和选择问题的有关信息
每个问题都旨在专一测量人的某一项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等
有专业的施测流程
分数可以通过与常模或特定的人口样本常模对比后解释
有测评分数精确度的统计数据
明确定义测评测量什么,不测量什么
娱乐性『测评』
没有科学原理,但看起来很好玩
某些人自己构想出来的问题,并没有经过任何数据验证
问卷往往是测量N个不同心理特征的杂乱混合体
没有清晰的施测流程,就是读题
没有以往的样本数据
我们不知道测评分数(结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效度只存在于表象:看起来有点道理
特质论和类型论 测评产品根据研究、评估方法的差异,主要分为两个流派---特质论和类型论。
特质论:特质论测评的颗粒度较细,将每一个人都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对每一特质单独评估,更强调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的差异。更多情况下,它更适合用在选拔劣汰上,例如校招、盘点等场景上。
市场较常见的测评举例:
大五:托普斯和克里斯托所研发,有5种特质
16PF:卡特尔所研发,有16种特质
OPQ:比德萨络维和霍尔兹沃斯所研发,有32种特质
类型论:类型论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分类,同一类型的人相似,不同类型的人有差异,由于类型较特质论少,较简单好记,更适合用于人才发展的后端,如招聘的择优环节,设计培训课程和IDP等等。
市场较常见的测评举例:
DISC: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马斯顿所研发,有4种不同情境
MBTI:基于卡尔荣格理论原型,由碧芮斯迈尔母女所研发,有16种类型
PDP:基于加州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教授研发成果,有5种类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