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與人接觸時就需要溝通,目的是希望讓對方明白你所表達的意念。而有效溝通就是用最簡單舒服的表達方法讓對方了解你的想法而不用多作解釋。
那麼如何達至溝通呢?
要認識溝通,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在甚麼時候會與人溝通,例如日常與人對話(雙向溝通)、年幼時做錯事被長輩責罵(單向溝通)、與朋友聚會時與朋友打眼色(眼神交流)、陌生人問路時你會用手指向目的地方向(肢體交流)等等。當我們回想一日的生活中,其實只要與人接觸就一定要溝通。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根據研究發現「我們的溝通,有55%是來自於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有38%來自於語調(tone of voice),只有7%來自於說話的內容(actual word spoken)。」故此相信絕大部份人都認同與人有效溝通要「眼望對方、耳聽內容、手有適當動作、口要回應內容、要留心及同理對方」。但只要做齊「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就能夠達至有效溝通嗎?
有效溝通
唔知大家有無一個類似的經歷:與朋友傾訴生活苦澀時,你知道朋友好著緊你、會抽時間陪你,亦會傾得好肉緊;但數小時候你仍然覺得非常鬱悶,總覺得有說不出的不妥?其實這是你們的溝通風格不同所導致呢!
溝通風格
不同的評測有不同的分類,一般分為4大類:直接果斷、著重語言、重視關係、遵守規則。以上術例子為例,你的溝通風格是重視關係,而朋友的風格是直接果斷(假設大家都未認識如何與不同風格溝通,只做到「眼耳口手心」),你的著眼點可能是擔心影響關係,而朋友的著眼點則在於如何有效地處理件事。即使你們用多10小時傾談,最多都只能讓你知道你位朋友十分重視你,但你心中的鬱悶始終不能舒懷。
如何認識自己的溝通風格?
溝通屬於行為的一種,要認識自己的溝通風格可分為直接了解及間接了解2種。間接了解就時先認識自己的行為風格,透過處事風格、外顯行為、自我形象、反思日常生活等等,然後引伸體驗自己的溝通風格;例如DISC就可以相對完整地從外部認識後天成形的自己(非常非常有用,亦非常非常準確)。唯體驗需時,當中可能引出一些未處理的心結。而節奏快的社會社最重要是「快」,故此我們可以直接了解自己的溝通風格例如運用PCSI®。直接了解顧名思義就是讓你直接體驗你的溝通風格,但因為會忽略環境、心理因素,因此評測結果會有一些可接受的誤差,而且除了溝通風格以外而值得留意的想法亦會被忽略。當然一分錢一分貨,以直接了解的方法認識行為風格,以TTI-DISC及PCSI®,他們的價錢相差接近5倍!所以請按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評測:全面地認識(TTI-DISC)還是局部認識(PCSI®)
Comments